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资料百科 > 浅析我国会展产业发展

浅析我国会展产业发展

2010/12/24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次数: 
  

   

       我国会展产业尽管起步较晚,但对于会展理论的研究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具体分析主要文献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区域会展产业的研究。刘春济(2004)从政府、市场和企业等角度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会展产业的合作策略,提出区域会展产业应协调发展的观点;张娟(2005)从会展产业与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关系入手,揭示了珠三角会展经济发展的本质原因;李海樱(2006)从会展与旅游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分析会展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经济功能,并就会展旅游的市场外部性理论和市场营销理论,以昆明为例进行分析。


  第二、对我国会展产业的总体研究。何建英(2003)的对中国会展旅游业运行机制的研究,胡斌(2004)对我国城市会展产业发展动力系统的研究,刘助忠(2005)对会展市场的预测,方敏(2006)对中国会展产业潜在比较优势的研究,仇其能(2006)对中国会展产业链及运作模式的代写代发论文研究。仇其能首次将会展产业的最主要特征-强大的产业关联性,结合产业价值链理论,对会展经济带动形成的产业链进行了系统分析,此项研究为会展产业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的观点提供了佐证与参考。


  第三、将会展产业与相关产业相结合的研究。例如旅游业的结合,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案例进行具体研究。代表性论文有黎泽媛(2005)以成都市温江区会展旅游发展为例,丁春梅(2006)以上海世博会为例,陈乡(2006)以南京为例和汤蕾(2004)以郑州为例等进行的研究。论文研究的主体是关于会展旅游产业的分析,包括开发策略、开发模式、信息化建设、营销策略和会展对城市旅游的影响等方面④。


  第四、对城市会展产业竞争力的评价及微观个体的核心竞争力研究等。代表性论文有周素芬(2003)提出的我国会展企业发展应围绕其核心能力,实现投资方向相关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的观点。赵丽(2006)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体系”为研究框架,密切结合会展产业的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层层分析城市会展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利用德尔菲法构建城市会展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北京、上海、广州做出实证分析。


  第五、关于国内外会展产业分析与借鉴。如中美会展产业发展系统比较研究(王春雷、诸大建2006),该论文对中美两国会展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会展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作者认为,通过深入研究会展产业发展系统的构成,可以剖析会展产业发展的内部规律,包括会展产业发展支撑体系、行业管理体制、人力资源保障等。中外会展产业发展现状、产业演进规律与趋势(应丽君2007)提出:会展产业朝着“国际化、资本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朝阳产业。


  第六、关于会展产业教育培训研究。对会展产业引起的对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思考(曾亚强2005),中国会展人才教育的战略思考(刘松萍2006)其主要观点:中国会展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会展人才,而人才的教育质量在于高水平的合格师资,要学习会展先进国家对会展师资培训的经验,政府、协会、企业、学校共同努力,出资、出力来加强会展师资的培训。


  纵观国内会展文献资料研究,目前国内的研究开始向深层拓展。具体体现在对会展产业市场预测、会展产业链的研究、城市会展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会展产业对相关产业的代写代发论文带动程度等。运用的理论也从会展经济学、战略管理学、人文学科向运筹学、数学、系统工程学、技术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等学科渗透,体现出多种学科的交叉融合趋势。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


文章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