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人物 > 画廊走进新新时代

画廊走进新新时代

2013/3/1 22:52:02 来源:中国展会联盟  点击次数: 
  记者: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博览会的特色吗? 王一涵:今年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相比较前两届,在很多方面都会有所变化或者说是有所进步,其中比较明显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收藏家的邀请及接待上,另一方面则是加强了博览会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相关活动。 王一涵:我们先来谈第一个方面,今年参访画廊博览会的收藏家在数量和质量上将会得到极大的增加与增强。招展结束以后,中艺博公司在除了准备图录编辑、展场布置等常规工作外,将工作重心几乎全部转移到对海内外重要收藏家进行邀请事宜上,为了充分尊重被邀请的贵宾们,我们提前为每一位贵宾制作印有姓名的专用卡,这些贵宾们除了参展画廊推荐的部分外,我们对社会其它领域的杰出人士也进行了广泛邀请,包括金融、互联网、奢侈品、房地产等领域。与此同时,为了作好对贵宾们的招待,博览会的第一天,即四月十二日,被定为贵宾预展日,完全不对外售票,仅对持贵宾卡的客人开放,预展结束后,我们接着会在中国大饭店宴会厅举办近五百人参加的正式大型晚宴。此外,在展览现场,还会有供贵宾们整个展览期间内都可使用的专用洽谈休息室,这个贵宾室非常的有特点,它本身就是一件由中国知名艺术家也是建筑设计师的仲松先生创意设计的艺术品,相信会让进入其中的人有奇妙的感受。中艺博公司今年在贵宾邀请招待方面前后共要耗资近百万元人民币,希望能将这些事情做的充分而有品质。 王一涵:第二个方面,本届博览会在画廊展出的同时,将会同时举办艺术论坛。今年的艺术论坛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强调了“纯粹性与彻底性”,论坛有两个部分,一个是策展人部分,我们请到了世界一流的策展人及评论家来进行专题演讲,包括蓬皮杜艺术中心的Jerohe San,威尼斯双年展韩国馆及光州双年展策展人Sunjing Kim,德国资深国际艺术观察者评论家的作者Uta Grosenick,和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等,他们会针对当代艺术的发展及现况进行学术演讲,而另一个部分则是几位来自于海内外的知名收藏家会就自己的收藏经验心得进行演讲,嘉宾将会有张永霖先生、姚谦先生、管艺先生等。这两个部分的听众我们均事先进行了相应的安排,如策展人专题的听众基本上为国内的艺术专业人士,而收藏家演讲部分的听众则是国内的一些收藏家或是打算进入收藏领域的人们。这两个部分的听众中同时会有大量的媒体工作者,他们会将演讲的内容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传播手段及时发布出去,进而让更多的对艺术有兴趣的人们了解到这些知识与信息。 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了解到今年画廊博览会吸引了世界上很多顶级的画廊参加,有哪些顶尖的画廊? 王一涵:今年除了Galleria Continua,诚品画廊,香格纳画廊,现在画廊,索卡艺术中心,红门画廊等画廊会继续参展外,在参展名单中又增加了一些新的画廊,其中既有Marlborough Gallery,Kukje Gallery,Gallery Hyundai,Gallery RAAB等国际知名的老牌画廊,又有Galeria Estrany-de La Mota,Galeria Moriarty,Galeria Espacio Minimo,Galerie Laurent Godin等新锐当代画廊。众多优秀的画廊将要展出毕加索,杜布飞,安迪•沃霍,拉尔夫•吉布森,达明•赫斯特等国外大师名家的作品,华人艺术家则有林风眠,赵无极,吴冠中,张晓刚,杨福东,王度,陈界仁,林明弘等人的作品。 记者:画廊一项被认为是阳春白雪的东西,你们对市场的拓展采取的哪些营销手段?你们对中国观众的期望如何?现在的市场反响如何? 王一涵:中国的艺术博览会在未来应该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会不断的进步,但并不会象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轻松与美好。艺术博览会作为整个艺术产业中的一个环节,其存在及发展是要和其它各个方面密不可分,息息相关。一个艺术博览会的成功与否在于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主办方能够严格慎选参展画廊,不论是经典作品还是最新的艺术形式,唯有能够提供最佳质量作品的画廊方能参加展出,通过对参展画廊的严格把关来控制整个博览会的展出质量,而目前的中国,虽然近年来新的画廊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但在数量与质量上还是相当有限,这就会使组织者在筛选参展画廊时无法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依据艺术品本身的质量来进行筛选。今年的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虽说我们得以在150余家的申请画廊中评选出98家参展画廊,但这个评选的范围还是很有限的。另一个关键点则是参访的收藏家的数量与博览会的最终成交量上。根据艺术市场的演进过程的基本规律来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们会先开始收藏当地传统文化所产生的艺术品,如中国的古董字画,然后会收藏自己成长阶段中的当代艺术,最后才会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发生兴趣,而目前中国在公众方面对当代艺术的介绍与教育还是相当薄弱的。这些属于艺术博览会自身根本问题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的话,是谈不到其它的挑战的。 王一涵:最近几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艺术博览会在数量上的确有所增加,但所谓的问题,事实上并不是现在才出现。除了中国国际画廊博览会外,中国的其它艺术博览会一直以来基本上为艺术家和画廊有的还包括工艺品同时参展的综合型博览会,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国情所致,毕竟中国画廊业的发展与蓬勃也只是近三年来的事情,而就画廊的数量与质量上来看,与欧美仍有较大差距,所以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假若纯粹要以画廊尤其是要以优秀画廊为唯一参展单位的话,对中国的艺术博览会来讲,是要承受极大的压力并要接受相当的考验的。此外,由于中国目前缺乏相关的艺术赞助奖励与免税制度,以及艺术品的进口的关税也没有优惠政策等问题,都限制了中国的艺术博览会的迅速发展。 记者:从近几年艺术市场的繁荣,也造就了画廊的新新时代,您从艺术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包括艺术产品)的前景会如何? 王一涵:北京的画廊业的确存在一些困扰问题。首先是本土画廊在画廊制度上还很不完善,运作方式上也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画廊有时候会只顾眼前利益,对艺术家的作品只做最简单买卖活动,甚至利用拍卖会肆意炒作作品的价格,以便在短期内将利益最大化,这些行为事实上对艺术家,收藏家是很严重的伤害,同时也无法能让画廊能得到长期的有序经营。其次,就进驻北京的外资画廊来看,当然不乏很多优秀画廊,但同时也有很多非常一般的画廊,有的甚至只是想趁着中国经济及艺术市场发展热潮大赚一笔,这些状况都会困扰到北京的画廊产业。我想画廊可能需要将眼光放得更远,不仅仅以画廊自身的利益为唯一的出发点,而以追求整个大环境的长期利益与发展为目标,这将会促使北京的画廊业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王一涵:北京,作为国际性都市的地位早已确定,再加上2008奥运会的立即经济效益的作用,使得北京近年来在本土艺术市场无比活络热闹以外,也吸引了大量海外资金进入,商业艺术群聚,这些彻底改变了北京的艺术产业生态。相对于亚洲其它城市在艺术发展方面来看,北京更具有生命力与未来性,以北京所代表的中国艺术家越来越多的活跃在欧美重要的艺术活动中,同时国内外的华人评论家及策展人也在这些重要的艺术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些都会极大的影响到周边地区与国家,未来很可能会引导出一个以中国当代艺术为首的亚洲艺术市场,这其中,北京将会处在一个最为活跃最有作为的位置上。
[如有版权问题,请与第一展会网联系!]